關於Oxford shirt的三樣冷知識

身邊朋友的衣櫃裡面,總有一件Oxford shirt。如果要夾一個最多男人都參加到的dress code的話,Oxford shirt會是最容易的選擇。

如此普遍的一件item,卻也不是所有人都了解它的故事。例如,既然有Oxford shirt的話,會不會也有Cambridge shirt? 或者LSE shirt? 答案是部份正確,歷史上的確有Cambridge shirt,卻沒有LSE shirt。

關於Oxford shirt,你不知道的可能比你想像中多。

1. Oxford shirt與牛津並無關係

Oxford shirt雖然以牛津命名,但其實本源是來自19世紀的蘇格蘭,當地的紡織品生產商以新的織法生產出四款新的恤衫布料,為了布料更好賣,就用了牛津、劍橋、哈佛與耶魯四間著名大學為布料命名。

不過、後來除了Oxford shirt以外其他三款布料都賣不好,最後都消失在歷史長流中,僅餘Oxford shirt因爲其耐用及便利留到現在。

2. Oxford shirt反而同Ivy League有關係

雖然與牛津沒有關係,但Oxford shirt能夠成為男裝中的essential單品,與美國長春藤大學的學生有密切關係。在Oxford shirt由透過英國人傳入美國後,當地長春藤大學的精英反而將其視為精英階層的服飾,於是將其大量加到日常的裝束裡面,慢慢更形成了所謂的Ivy Leagues style這一種學院穿搭風潮。

而隨著時代演變,Oxford shirt繼續被穿搭日益casual的5、60年代美國大學生寵幸,慢慢就連casual的造型也能carry到,漸漸變成了一件既可formal又可casual的全能item。

3. Oxford shirt其實是一件波衫

That’ right,你以為Oxford shirt是一件恤衫,它的確是一件恤衫,但在它開始流行的當年,其實是一件馬球球衣。當年的馬球運動員因為Oxford shirt比起用羊毛織的波衫相對透氣和耐用,而且做完運動後看上去仍然很smart,所以就把這種恤衫當成球衣。

而Oxford shirt另一signature,恤衫領兩角的鈕扣,就是為了防止著住做完運動後,領口捲起來而設計的。所以Oxford shirt的盛行,其實是一個將波衫變成主流男裝的壯麗故事。

總結

買Oxford shirt,最普通U記無印一定有,但如果布料還要追求更厚身且軟熟的,佬編推薦的品牌會是美國的Brooks Brothers和Ralph Lauren,他們的出品都是舒適與耐用兼備,而其中Brooks’ Brothers更被視為是將button down恤衫帶到男裝主流的推手之一,他們的Oxford shirt更具歷史感。

J.


毒犯的品味:毒梟聖徒

一口氣追完六集《毒梟聖徒》,除了幾位影帝演技之外,印象深刻的,還有當中的服飾造型。

撞色、Versace花紋、緞面裇衫,是Narco Style常見元素,風格源自墨西哥毒犯。除了《毒梟聖徒》,很多販毒為題材的影視作品,也可以找得到它的影子,例如Breaking Bad的Tuco。

《毒梟聖徒》的特別之處,是將這種南美黑幫的風格,套在亞洲人身上,又不覺違和。而看在香港人的眼中,更有本土鄉事style的影子,份外親切。蘇利南、墨西哥、新界,三地惡霸風格遙遙呼應,大槪這就叫天下烏雅一樣黑。

先講撞色。要撞色,首先要選擇大膽的配色,良好市民喜愛暗淡的黑白灰藍綠,就算加上近年大熱的earth tone系列配色,其實撞極有限,所以要撞色,一定要揀鮮色。叫得撞色,一定有炒車的機會,所以nacro style需要的,還有打橫行的匪氣。

Versace的花紋之所以signature,原理和大陸土豪喜歡穿名牌大logo一樣:當年的墨西哥毒梟,也愛穿Versace炫富。出嚟行古惑,很多時表面風光,內裡滄桑,下面的嘍囉買不起Versace,但市場上自然會有風格類似的平貨滿足需求。

而講到緞面裇衫,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幕,莫過於2015年Sean Penn與墨西哥大毒梟El Chapo的秘密會面。據聞當年El Chapo因為想拍戲而約見Sean Penn,在會面後的紀念照上,穿著的正正是一件藍間satin shirt。

其他一樣標誌性的item,還有Hawaii shirt、camp collar、黑超、粗條間紋等,但這些相對容易carry的元素,如今已經逐漸溶入主流之中。

有說文化是個熔爐,惡名昭彰的毒梟風格,也會慢慢成為大眾消費的選擇。佬編更好奇的是,會否有朝一日,也能等到香港經典MK風格的復辟?

F.


著背心最重要的三件事

夏天,為大地帶來背心,有人著背心是為了乘涼,也有人著背心是為了show肌。雖然講過好多次,show肌應該要揀場合,但天口㷫,慳返啖氣涼身,反而想講講著背心最重要的三件事。

倒數第三件事,是身材。很多人經常以為,著背心一睇樣貌(背心阿伯與EDC一圖勝千語,在此不贅),二睇身型,但其實,身材某程度上可以靠款式彌補。手臂開叉較大的背心,會隱約露出胸肌尤其下胸;肩帶較幼的背心,會突顯膊頭三角肌; 背部縷空的款式,well,唔該留返gym room先著。

如果介意自己胸肌不夠脹,膊頭又不夠橫,選擇所謂的無袖T-shirt,應該就解決到問題,前提是介意的話。有時著衫睇成個package,身型是其次,著背心也一樣,反而有些人,連手臂夠唔夠粗都要擔心,那倒不如唔好著。

第二重要的,是毛髮,包括胸毛、腋毛、手毛。佬編不是叫你一定要剃光,但重點是要aware,因為有毛與無毛,形象差好遠。有毛的天花皮,是Freddie Mercury,三毛齊露,反而變成個人特色。當然,毛髮濃密、攣直,以及夠唔夠黑,也有一定的影響。顯得稀疏的毛,sorry,是没有人會appreciate的。

當然胸毛也不是話有就有,而在香港普遍「恐毛」的環境下,適量修剪胳肋底的毛,追求一個相對clean shaven的look,似乎是較合理的做法。

但講到著背心最重要的,其實不在外觀,而是氣味。有臭孤的背心,無論幾大隻、幾靚仔、幾有型,都是一件臭的背心。更令人困擾的是,有體臭的佬早晚沉没在味道當中,一般也不知道自己體味有問題。所以就個人經驗而言,最嚴重的體臭問題,反而是佬著背心時,最常見的問題。

面對這個幾乎無可解決的死結,佬編只有一個呼籲:團結就是力量。舉高你的胳肋底,請求身邊信任的人離10cm大力索一下,是臭還是好撚臭,睇表情自有定論。

F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