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讓銀包變成垃圾桶

很多人的銀包,好聽叫做百寶袋,唔好聽就叫垃圾桶。

五張以上唔同用途的信用卡、各種購物及食飯的單據、自己及別人的卡片、XXYY會員卡、舊戲飛、儲印花卡、Condom、好耐之前影的學生相、十年前XX同好會的會員卡等等,總之乜都可以係銀包搵到,除咗錢之外。

當然也不是没有錢,但本應是主角的銀紙,在這個脹爆的堆填區銀包裏,早就淪為不起眼的配角。原因也不難理解:畢竟返工出街不帶袋是常態,所以這些捨不得立即棄掉,但又無處可去的雞肋,就只好攝進本已經max capacity的銀包裏。

放入銀包也不是大錯,問題是,除了換銀包之外,根本没有人會得閒執銀包。於是乎,銀包就變成有入冇出的黑洞,無論是左右對摺的基本款,還是容量本應比較大的長銀包,最後都無一倖免,殊途同歸。

成呎厚的銀包,除了令人覺得你没有條理,好亂好多嘢之外,也不方便攜帶。銀包放褲袋時,像腫瘤般脹起,會破壞整體俐落、和諧、自然的線條。放褲後袋的話,坐得不舒適之餘,更會影響脊椎健康。

要解決垃圾桶銀包的問題,佬編建議採取「body changes your mind」的造法,簡單來說,就是透過換銀包,來改變唔執銀包與亂儲東西的壞習慣。

比較溫和的做法,是換一個slim wallet。傳統一點,會叫做"golfer's wallet"、"front pocket wallet", 又或者直接叫card holder。

Card holder一般與銀包外觀無異,只是Size與容量縮細了,所以好處是依然好像有個「正正經經」的銀包,if that's your concern。

揀卡holder,不妨揀返啲designer brand,因為細細地、又唔貴,又叫做有啲品牌效應。Comme Des Carcons、Maison Margiela、Thom Brown,以至老牌子如BV、Burbery、Saint Laurent都有很多選擇。喜歡新潮一點的設計的話,Bellroy也相當不錯。

揀卡holder時,要思考兩個問題。第一,到底有幾多張卡係一定要每日帶?

不如佬編幫你數下。身份證、車牌、提款卡是必須,可能你是信用卡優惠達人,但請嘗試限制在兩張以內,再加一兩張會員卡等等,總共是六張卡,對card holders來說其實也有點多了,最好就再諗一諗,cut到四張。

第二,需唔需要放錢?

Yes,可能你會問:「梗係要,唔通唔帶錢出街呀?」但邊個話銀紙一定要擺銀包?分開擺除了令銀包更slim之外,其實也能分散風險。不過始終prefer一齊擺的話,就要注意card holder外面有没有間隔,方便攝銀紙。

分開擺的話,則有很多玩法,就咁一張張放褲袋又得,像黑幫般卷起一筒筒銀紙又得,還可以用銀紙夾,這點有機會再講。

老實說,在digital currency越來越流行的現在,很多時一天下來,行街睇戲食飯,都不需要拿銀包出來,全部電話搞得掂。所以,現在很多新品牌新設計,也在衝擊大家對銀包的想像。

例如Secrid、Machine era等品牌,就出了些叫做slim wallet、minimalist wallet的「銀包」。簡單而言,就是一個裝4-6張卡的小裝置,再加少量銀紙位。講個秘密你聽,佬編F與J都是slim wallet fans,數數手指,也用兩三年了。

F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