灰色綿褲的秘密


男裝grey sweatpant,就像中學見到miss走光一樣,是一個大家都知道,卻秘而不宣,不會說穿的,秘。密。

每年秋冬,悶騷的隱性露體狂默默穿上grey sweatpants,在街上大搖大擺;肉食男女以視線織起搜查線,肆意注視褲浪那蠢蠢欲動的陰影。這一切,都基於灰色綿褲一個意想不到的特點:顯jer。

如果要簡單一點形容,灰色綿褲之於男性,就如瑜珈褲之於女性:不突兀、有點低調地色情,而且還相當舒服。

當然,顯jer的不單止灰綿褲,還有skinny jeans、男裝跑步legging、泳褲等。但在芸芸眾多options之中,佬編愚見認為灰綿褲是top tier的items之一。  

首先在質料上,綿質的灰色綿褲,相對而言是一種比較柔軟、貼身,但又不至於太緊身的物料。不像牛仔褲般硬繃繃,呈現不自然的pants boner線條;又不像運動legging般緊身,將身體曲線表露無遺。一直而來都說過,若隱若現才最誘人,灰綿褲正正做到這一點。

而在顏色上,灰色亦是比較易「現形」的顏色。白色顯大、黑色顯瘦,但都不如灰色,原因在於灰色之間不同的陰影。有陰影,形狀才會立體。所以記住,灰有五十度,唔好剩係睇到黑白。

實戰時,選褲要有少少心思。Grey sweatpants基本上是相當易襯的單品,由落街食碗麵的casual,到星期五返工的smart casual都可以駕馭到,關鍵在於顏色上。

深灰比較百搭,淺灰比較現形。所以應用上,在較smart的場合,例如casual friday、落bar飲嘢,或者行商場,深灰綿褲比較勝任。至於淺灰,住宅區放「狗」、落街食tea、買餸做gym等較hea,休閒的場合。

最後還有一個重要tips:想顯jer的話,唔著底褲,效果更佳。就像女生穿yogo pants會著t-back、著和服傳媒上應該真空一樣,著灰色綿褲時go commando,線條會更靚。唔信?自己買條grey sweatpants試試。

F.

西裝襟上的那抹豔紅

有去過和平紀念日的都知道,在那天,人們的衣裝上總會有一朵小小的虞美人花(Poppy)。

Source: 立場新聞無線新聞截圖

Poppy襟章是紀念陣亡軍人的象徵,來自一戰時期寫的一首詩「In Flanders Fields」,描述那些生滿在陣亡軍人墳上的虞美人花。最初只是美國軍隊用來紀念陣亡的將士,但慢慢變成西方各國紀念陣亡軍人的共同象徵。

<figure>威廉王子與凱特 Source: Hello! Magazine</figure>

戴Poppy其實也是有規則可跟,就是要別在西裝的左襟,最方便的就是別在左襟上的button hole。也有些人會將它別在靠近心臟的位置,凸顯紀念的意義。

在英國,著重穿搭禮儀的人,對佩戴Poppy的時間也有講究,一般要等到11月1 日以後才會配戴,又或者在和平紀念日之前的個多星期,才開始配戴。在二戰時出兵保衛香港的加拿大,人們會在雙11之前的兩個星期,就開始配戴Poppy。

Source: Douglas Montage

有人說Poppy只可以別在西裝上,別在裇衫上並不合適。佬訊認為不用太在意,因為戴Poppy最重要的,還是展現對陣亡軍人的心意。在外國,每年售賣Poppy襟章是退伍軍人團體的專利,因為可以為團體籌得一筆經費,支持退下戰場的人和親屬。

After all,西裝襟上那抹艷紅,是要讓我們記得,那些誓死保衛家園的人,為千千萬萬個我們所灑出的熱血。

J.

寫在舊文邊上:

FYI,poppy的戴法每年都會引起討論,最嚴格的版本,是男人戴左邊女人戴右邊,而poppy的葉子更要指向11點鐘。

但根據Royal British Legion的說法,poppy的戴法沒有對與錯,唯一要準備的,是wear it with pride,講心既。所以不要覺得只有著西裝才可以戴poppy。Poppy其實就等於街邊買到的旗仔一樣,只不過是花的形狀。

越舊越美麗

皮製品就像loafer,用久了,會變成你的形狀。皮製品又好比身上的舊患,就算每次觸到痛處,還是會微微一笑,憶起以往難忘的片段。

佬編有個DIY的皮卡片套,以前當銀包用,現在很少用了,但望到表面的花痕,就會想起好幾年前,經常將卡片套連鎖匙、萬用刀、營釘等,一併放入大袋中,在冰島環島露營的日子。

除了回憶,一直伴隨的還有罪孽與愧疚。曾經有個fuckboy朋友,即使後來洗心革面了,銀包表面依然有個難以磨滅的環狀紋,原因是因為以往銀包長備condom。每當半醉時,他就會摸著環紋,哼著「如果我聽歌可眼紅」,又或者「阿叔今年已經四十歲」。

優質皮製品上的這些天然痕跡,叫「patina」。所以patina,通俗一點來說就是「用舊咗」,又或者「越用越靚」。除了皮革之外,「patina」 還可發生在牛仔布、銅、原木,甚至石頭上。那些ching永不洗褲來「養牛」,其實都可以稱為denim patina。

皮革「patina」的方法及原因,不離以下六種:日曬、雨淋、手汗、劃花、擠壓、染色。

有經驗的佬就會知道,用得耐的皮製品,通堂都越來越深色。最根本的原因,其實就是日曬、雨淋與手汗。因為皮革就像人的皮膚一樣,都會曬黑;而高級天然的皮革,breathability高,所以會吸收水份及油份,慢慢形成越來越深的顏色。

其次還有劃花、擠壓、染色。這三種變化,相對而言就比較personal,很多就像文章開頭的兩個case般,因日積月累的外力,而令皮革表面產生變化。至於染色,則可能是長期放牛仔褲袋,而令皮革染上牛仔布的顏色。

理論上,質素好(full-grain或top-grain),以植物鞣製(vegetable-tanning)的皮革更容易產生patina。很多大牌子的皮製品,採用鉻鞣革(Chrome Tanning)的皮革,又或者會有額外染色,反而不易「養」。

而就像養牛一樣,養皮最需要的是時間,急也急不來。真想加速的話,唯有用得密啲、用得粗魯啲。越粗用越靚,這樣想,皮製品可能是M屬性也說不定。

F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