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人頂上的港珠澳大橋

如果港珠澳大橋是大白象工程的話,禿頂中佬頭上的撘橋髪型,也肯肯定是個大白象工程。大白象指需要高成本維持的低效益資產,撘橋髮型就正正是這種性價比低的產物。

撘橋髮型是需要大量時間營造的。這款髮型脱胎自經典的側分髪型,常人的側分多是三七分界、六四分界、或者是中間分界。但撘橋髪型,卻需要十零分界。

因為頭頂上那片地中海日漸擴大,頭髮界無可界,只好將頭殼兩側的頭髮慢慢留長,以便接駁到另一面,足夠「填海」。偏偏地中海中佬的頭髮超支情況,與港珠澳大橋的工程超支情況一樣嚴峻,所以總是要經年累月,才能追上脱髪進度,留到可以撘橋的長度。

頂上的大橋造價昂貴不緊要,最緊要值回票價。但無法達到預期後果,才是撘橋髪型的重大敗筆。撘橋髮型的目的,是為了打造頂上仍有側分髮型那種頭髮茂盛的效果,重振頭髮這個男人第二性徵的聲威。

但大家有看過誠哥、金勞詹的頭頂的話,就知道事實上,留得再好的撘橋髮型,髮量與現時港珠澳大橋的車流量一樣,同樣是寥寥可數。鉅資打造的撘橋髮型,在旁人眼中只是一條條尷尬的barcode,甚至是佬編這種無聊人口中的笑柄。

或者,我們一直都捉錯用神。撘橋髮型和港珠大橋,由此至終都不是給外人看的,而是為了自己開心,讓打造者賺錢。

留了撘橋髮型的中佬,可以沉浸在有頭髮的幻覺之中,髮型師也樂得只為照顧幾條頭毛而收錢;建了港珠澳大橋的政府,可以沉浸在融入大灣區的規劃綺夢之中,承建商及背後的真正老闆,也樂得有人為自己過剩的產能埋單。大橋和撘橋,其實都是一個雙贏局面,只不過在慶功宴席上的兩邊,都沒有我們在裡面。

寫在舊文邊上:

搭橋髮型本身沒有問題,其實就是正常的分界髮型。問題是頂上沒有頭髮時還硬要搭橋,是自欺欺人,也是柒味的根源。

不過平情而論,佬為什麼要梳搭橋髮型,很有可能是因為已經慣了手勢,到老時轉不了,或者是不知道還有什麼髮型可以選擇,又不想光頭,所以就把橋搭起來。

如果面臨搭橋危機的佬,佬編有三個建議。一是馬上食藥 / 植髮。二是不要分界髮型,轉成all back,全部向後梳的髮型,直接袒露地中海。第三就是剷光個頭,缺點是光頭在職場上難carry,但優點是,全頭沒有頭髮,也就不會有地中海了。

J. 


終於剷了個skinhead

寫在舊文邊上:
關於冇得剪頭髪的問題,要不留長,要不剷光。
疫情初期,曾經因為WFH索性剷光頭,睇返舊文,原來已經兩年前。 老實講,剷光頭真係好爽:方便打理、手感好、而且不知怎的,心境莫名澄明,那一期工作效率好像也寧舍高。當時還會因為日日WFH及各種事情而有點憂鬱,但剷完頭之後,情緒好像就有點好轉了。 
最近知道無得剪頭髮時,也有一刻想過再剷光,不過最後還是決定留長。兩年了,心情早就與兩年前不同,現在日日悶在家中,比起鬱躁與傷感,更多是無名的憤怒。
F.


說起來,不知從那時開始就對skinhead有種奇怪的執念。每次去剪髪,總有衝動想剷光,卻一直没有勇氣,心情有點像以前在先達三樓,看見賣老番咸碟的店,想入又不敢入一樣。


適逢之前疫情肆虐,心想有排都不用見人,索性把心一橫剷光。數數手指,至今也三個月了,期間差不多每兩三星期就再剷一次。如今在三十幾度的炎熱之下,頭頂享受著前所未有的清爽,佬編大槪從此就回不去了,只能說一句:「Once you go buzz, you never go black。」


嚴格來說,佬編的髪型其實也不算是skinhead,反倒比較像Juno那種,兩邊剷貼,頭頂略為較厚的髪型。Crew cut、Buzz cut、平頭、光頭,no matter how you call it,總之是一個很短的髮型,大槪就上面5-7mm,兩側及後面1-2mm左右。


熟一點的佬友都知道,佬編是個不折不扣的實用派,一向堅持「Form follows function」的美學,在這方面,平頭的實用性絕對無庸置疑。洗頭易、乾得快、出門口唔使搞等等不用多說,還有個意想不到的功能,是諗嘢,又或者是扮諗嘢時,可以瘋狂摸頭而不怕亂,手感還相當不錯。


本以為頂著顆平頭,會不習慣別人的目光,剷了後,卻莫名地不太在意。佬編也不能解釋這種心態上的轉變,說起來還有點像出家剃度的佛教徒, 大槪在剃卻三千煩惱絲後,這些無謂的擔憂自然會隨之而去。


而且不知是錯覺與否,剷平頭後,不論是街上的路人、路上的狗、店舖的職員、公司的同事等等,好像對我多了一份尊重。跟朋友說起這點,他們異口同聲表示:「因為你個樣惡/老咗。」Well,世人一般欺善怕惡,在香港水深火熱之時,惡/老一點反而更方便。


當然,剷平頭的壞處,是要比平時更注意衣著。同一顆剷青頭,可以像中國民工、可以像大陸土豪,也可以像個不食人間煙火的藝術家。Buzz cut或skinhead就像一張白紙,最後作品如何,還看作者的功力。

有人問,那你擔心看起來像民工嗎?佬編摸摸頭,突然想起被判入獄的人。此刻,髪型是最不需要擔心的事。

髪型師没有告訴你的事

要數家人被問候得最多的職業,髮型師很可能是三甲之一。所以只要聽到有人分享慘痛經歷,都會有I know that feel bro的同仇敵愾心態。有人說香港社會撕裂嚴重,但佬編相信,只要講到有關剪頭髮的問題,九成人都能立即達成共識,香港大和解再也不是夢。

不過今次,佬訊要blame the customer,談談作為被剪一方的責任。

很多人剪頭髪,都喜歡直接拿名人的照片給髪型師,然後叫他「照著剪」。有示範圖片,的確比抽象的「頭頂留厚、兩邊剷青」更可靠。但問題是,那些相片中的明星與球星,大部分都是鬼佬。

要知道,不同人種的髪質有決定性的不同,鬼佬的髪質天生就比較柔軟、有彈性,會自然垂下來;而香港人的髪質,unfortunately是偏硬、太短會豎起、向外撐的。所以,當你拿著碧咸的油頭all back照片走進髪型屋,即使出來變了金正恩,佬編也不會覺得意外。原材料不同,照辦煮碗本就不會有好結果,舉目皆是的起角油頭就是最佳例子。

有些佬也想到這一點,所以將仿效的目標轉移到日本明星上。實不相瞞,佬編也曾試過日系剪髪,在髮型屋出來的一刻有如重獲新生,非常滿意。然而第二天起床上班時,那個夢幻的完美髪型已不復存在。為什麼即使香港人剪了日系髪型,也不能造到相同效果呢?

老套講句,關鍵在於一個「心」字。日系髪型背後很多時有個假設,是expect顧客自己會花工夫打理。單論他們每朝洗頭、吹頭、gel頭所花的時間,已非香港節奏的十五分鐘極速出門可比。部分日本人為了重現歐美人的髮質,甚至會每個月定時電髪,務求令頭髮有種輕微的孿度,更貼服不竪起向外撐。香港?Well,唔洗返工咩,搞咁多嘢又遲到喇,好好睇睇就得啦。

當然,在方便與貪靚的兩難中,没有誰比誰更高尚,追求效率也是一個好的選擇。而真正好的髪型師,應該一早將上述的說話解釋了一次,讓諸君能夠make informed choice了。至於如何識別好的髪型師,將是在座各位今生要修的行。

Fool me once, shame on you. Fool me twice, shame on me. 如果你的髮型師是個只懂執行、没有意見的Yes man,剪了幾次依然未能令你滿意,可能就是轉場的時候了。

***

寫在舊文邊上:

咁到底,點先可以搵到個,可以放心將個頭交俾佢的髪型師?畢竟一年頂盡剪得個廿次頭,而香港保守估計有成千上萬髪型師,就算每次轉一個,分分鐘都要轉十幾年先試得晒。

上星期也有篇講剪頭髪的文,某個讀者在FB的留言,或者就是答案。說得很簡單,就是be faithful。

無錯,在可以接受的情況之下,慢慢與髪型師培養感情才是正途。這篇文的內容,其實也是佬編F那位剪了好多好多年的髪型師,偷偷告訴我的。上次發神經,話想留個長髮,也是經他細心分析勸退的。

搵朋友介紹也是一個好方法。不是因為相信朋友,而是因為多了一層連結,可以jump start與髪型師的關係。當然也不是包生仔的,但起碼可以早一點見真章。

路遙知馬力,加快一點摸清底細,避免一段時間後才發覺所託非人,才可以及早離場。

F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