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傘

夏天,為大地帶來雨水。在一年總雨量能達2500毫米以上的香港,雨傘理應是居家看門口必備之物,然而即使到下雨天,卻也甚少看到有香港人會擔着一把能使人回頭的「靚遮」。

當然,地鐵商場天橋遍地開花,有時由屋企到公司全程都有瓦遮頭,即使要徒步溚雨,通常也只不過是十五分鐘以內的路程,的確不太需要擔遮。所以對很多人來說,雨傘就像用完即棄的condom,不理好醜,只要能一時擋些許雨水的,就是把合格的雨傘。

也因此每逢雨季,都總會看見各種可憐的雨傘。有甩皮甩骨的雨傘殘骸、有歪埋一邊的縮骨遮、有明顯是在公司門口求奇拎的「公廁遮」,還有那些像從地獄深淵爬上來,食錯奶粉大的核突遮。有些佬明明身穿價值高於全港工資中位數的西裝,手中卻拿着一把像在堆填區拾回來的雨傘,滑稽的反差,有時會令人忍唔住笑。

蔣勳說,無用的才是美,在追求美的過程,往往包含一些看似無用的執著,而這些卻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動力。正如買西裝,你可以直接在G2000買現成的平靚正,但也會嚮往有天在Savile row做一套最高級的西裝。社會没有美感,就只是原始人部落。

而且,你以為無用的東西,很多時只是源於缺乏想像力,看不到事物在另一方面有大用。《Kingsman》中Colin Firth手中的Brigg Umbrella,既能擋子彈也可以打惡人。實際一點,一把高質的直遮,除了可以在滂沱大雨時成為身邊人可靠的依偎外,亦能成為茫茫傘海中難得一見的清泉。

再者,當你試過Fox umbrella、Swaine Adeney Brigg、James Smith & Son那個級數的雨傘,那均稱的重量、實在的手感、爽快順滑的開關、風吹不反的堅固,諸如種種都會令你突然醒覺,原來一直以來,你是多麼的需要一把好雨傘。


寫在舊文邊上:

用靚遮的最大敵人,是偷遮賊。偷遮賊周圍都有,餐廳、酒吧、Gym room,佬編甚至試過在診所唔見遮,DLLM。

日防夜防,遮賊難防,唯一可以做的,只有盡量將遮留在身邊。曾試過買長遮袋,入餐廳就捲起入袋,然後放在身旁,最後始終還是在Gym room失守,無計,無可能拎埋帶遮去做squat。

人無可能廿四小時對住把遮,所以無論幾小心,總會被無恥遮賊有機可乘。以前曾笑過人,明明身穿價值高於全港工資中位數的西裝,手中卻拿着一把像在堆填區拾回來的雨傘,如今佬編因為又無咗把遮,正拿著一把女裝公仔遮,心中只有無數句DLLM。
希望各位曾經受害的人,一起念力屌死班偷遮賊。

F.

灰色軌跡

不知道是否吸收了克麗絲汀·迪奥的教訓,lululemon幫伍家朗做的styling識玩得多。平日出街、舒適、休閒,這些感覺會在某假期或X Mag標題上出現的穿搭字眼,一定比戰鬥格的Dior styling親民得多。

還有伍家朗那條眉,與張家朗ㄧ樣經過修飾,但在鏡頭的距離下,也不會顯得太aggressive。兩個家朗左手又係肉,手背又係肉,一定要揀的話,佬編會選擇怪styling (kiddin')。

還有那灰色。從虧佬褲肥仔到伍家朗,灰色都能劃上軌跡。白色太返工?灰色囉。黑色太悶?灰色囉。黑白的雜種、妥協的產物,灰色那帶點無奈的有容乃大,成就了它的任意跨界,卻捧不上與黑白並肩的神檯。

灰色雖然易襯,但不留意的話一樣出事。以下三個灰色穿搭的經驗,與諸君分享。

1. 黑白灰

文青穿搭三原色,黑白灰當之無愧。但不少人未必留意到的,這只是指衣物的顏色,並不一定等於穿搭的原則,尤其是T shirt打底。例如,個人覺得黑色tee下面露出灰色的打底就有點奇怪,配上白褲就更加da mei。

灰色的絕配不一定是黑白,例如大地tone的顏色,或者cream色,與灰色也可以襯得很好。



2.  Go full grey

同色穿搭向來都高難度,尤其如果沒有其他顏色間一間,全身上下都是灰色的話,成件事就會變得很indoor和training。



伍家朗其中一個lululemon造型值得參考,雖然上下全灰,但有件白tee和下身白襪波鞋間一間,有襯過衫的感覺就出來了。



3.   

其實不用多講,汗絕對是灰色衫的天敵。如果真的要像五家朗一樣著灰色出街,夏天請打底,不打底的話請等到氣溫降到20度左右。

其實不止汗,濕氣和水份會令灰色衣物顏色更深更顯眼,大家應該會知道:



J.

去睇show點著?


見人要著衫,多人自然要著靚衫,演唱會就是其中一個例子。

很多人以為,演唱會的主角是台上樂手歌手,個人衣著舒服就好,最緊要是享受音樂。這個說法,只可以算是部份正確。衣著反映個人品味、美感、個性,同時也會影響個人的心情、感受。

尤其在現場的演唱會中,有時表現反而是伴碟,氣氛才是主菜。而台下觀眾的衣著、動作、反應,往往會帶動氣氛。所以,著得好去演唱會,不單可以令自己更投入,誇大一點講,更會影響全場氣氛。

所謂「著得好」,其實是一種相對的槪念,因為審美觀就是相對的。以群組為例,在一群健美愛好者之中,最靚的衫都比不上小背心擋不住的脹卜卜胸肌;但在一班fashion人眼中,斜方肌練得再好,都不及識襯衫的人吸引。

場合是另一個決定性因素。在辦公室裏,無論那條洗水爛牛仔褲有幾貴,造工有幾特別,與其他同事官仔骨骨的西裝相對,一樣顯得怪相;相反,在一些初創或創科界別,成套西裝反而顯得老套、奇怪,t-shirt扯布褲才是正常打扮。

除非是被迫,否則去得同一場演唱會,大家的美感,又或者喜好,某程度上總會有一丁點的重疊。而這一點重疊,就是在場所有人的common ground,亦是「著得好」的入場門檻。刻意反其道而行,結果通常都是災難。

佬編就曾經去過一場文青小清新曲風的演唱會,台上的歌手都是冷衫牛仔褲,前排卻有位女士身穿貼身大露背短裙。

成件事,就像去圖書館借青春純愛小說,中間有人寫咗首松島安咸詩一樣,唔係話唔好睇,但就好唔啱feel。

所以穿搭時,要考慮群組及場合,其中一個tips,是參考台上歌手或樂手的style,在一些比較indie的band或者歌手尤其適用,因為本身的風格就較鮮明。

例如indie folk是文青oxford shirts、hip hop是oversize tee、punk rock是窄褲、metal是全黑銀鏈。這些是基本盤,之後才考慮做一些個人的adjustment。

至於服裝budget較多的主流歌手,很多時做show會著到好誇張,就未必有參考價值了。不過,睇主流show,本來就不需要太有特色,普通日常casual就ok了。

也要配合場合。Indoor、outdoor、單場演唱會、音樂節,各有不同的考慮。例如夏天outdoor的音樂節,著衫反而是optional。

場合也包含一些個別的concern。例如佬編睇show,通常都著平底鞋,因為企得舒服啲;怕凍的人,記得帶定件褸;要跳的話,銀包電話放貼身袋仔可能會更舒服。

最後再贈大家一個錦囊:記得著條大袋褲或者直頭帶個袋,當你想偷偷運支酒入場時,個袋自然就有用。

F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