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飛髮就是香港飛髮

從獨媒原人兄的fb得知,北角的僑冠理髮店捱不住貴租,已經結業。上海飛髮舖的好,原來還有很多人不知道。

小時候長輩總愛帶佬編到上海舖飛髮,那並不是舒適的體驗。但到長大後才發現,或許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。經典優雅的真皮理髮椅、低頭洗髮的老規距、手調的剃鬚泡、還有師傅身上那件左紅萬、右馬經的barber jacket,是毛都未生齊的小屁孩,不會懂得欣賞的佬味細節。

手勢方面,現在流行的復古油頭、比比鳥all back的Pompadour騎樓裝,早是上海師傅一代傳一代的拿手好戲。但佬編覺得最值得享受的,還是那壓軸的剃鬚。

上海師傅用的straight razor,是剃鬚技藝裡的最高境界。Straight razor可以剃得極為貼面,但就沒有任何防止剃傷的設計,一不小心絕對會見血。而有用過staright razor剃鬚的人都知道,上海師傅那手起刀落的乾脆俐落,是只有經過多年重複練習,才能浸淫出來的精純手勢。

不過上海舖的好,不限於authentic的佬味享受,還在於那是我們最地道的grooming體驗。上海飛髮舖隨然號稱上海,但手勢和經營模式其實源自外國的傳統barber shop,遠渡重洋去到上海被當地師傅吸收,新中國成立後就跟著這班師傅南渡,再由香港師傅傳承詮釋,變成現在上海飛髮鋪的模樣。上海飛髮舖,其實上海早就無,只有香港搵得到。

對比起現在強調原汁原味的西式復古barber shop,佬編覺得上海飛髮舖更值得捧場。為的,除了是那無可比擬的手勢,還是為了見證以前香港人那對新事物有所吸收、對舊事物有所固執的氣度。這種東西兼容的混血結晶,只有香港地,才有條件孕育出來。上海飛髮,其實就是香港飛髮。

寫在舊文邊上:

第一次去上海舖剪頭髮已經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,記得當時年紀很小,對師傅的手勢並沒有太多印象,只記得應該被他手上的電動razor割傷了耳朵,令到當年陪剪的母親大人非常憤怒。自此以後就很久沒有去上海理髮,要到長大以後才有機會自己去試。

要講上海理髮的話,以往北角僑冠應該是必然之選,裝潢規模都是最大的,不過僑冠早已執笠,剩下估計只有荃灣的上海國際理髮公司,還有彩虹邨的上海華麗理髮公司可以去。如果想要勉懷一下上海飛髮的滋味,可能這幾年要把握機會了。

J.



一支公飲食地圖:順景茶餐廳

寫在舊文邊上:
「只要令這個大城市原來的優點消失,就可以令這個大城市毀滅、死亡。」觀乎近年好餐廳執笠的趨勢,就知道這個城市的確在衰落。
突然想起順景,是因為早兩日見到新聞說隔壁的快樂飲店也結業了。林海峰說:不再順景,再見快樂,相信引起不少灣仔人的共鳴。
佬編第一份工作在灣仔返工,順景與快樂,是每隔一排就有舖癮要去的餐廳。順景環境老舊,座位狹窄,老實說不上舒適。但去順景整個餐蛋或者焗飯,再去快樂買個沙翁,有時開心就係咁簡單。
佬編不知道兩間舖頭有没有關係,但順景與快樂,一間茶記,一間餅店,大槪會綑綁活在灣仔街坊的回憶之中。兩者缺一,剩下的跟著離去,不知為甚麼,總覺得不意外。
F.

橫風橫雨,想起「落雨唔可以炒蛋」的教誨,突然很想吃灣仔順景的餐蛋飯。

餐蛋飯一向是最被低估的碟頭飯。没有乾炒牛河的炒功,没有沙嗲牛面的惹味,没有螢光汁雜扒飯的色水;簡簡單單的罐頭餐肉加兩隻蛋,普通到令人覺得有點尷尬。

但一碟有水準的餐蛋飯,會一直留在你心中,在這個選擇太多、美食泛濫的時代,成為讓你安心飽腹的避風塘。

餐肉的脆與蛋漿的黏、豉油的甜與餐肉的咸、白飯的淡與蛋味的濃,餐、蛋、飯、汁四者的interaction,一次又一次為食客上演一齣熟悉又有新鮮感的經典劇。

所以無論在外面如何大魚大肉、食盡中外美食,心底的深處也總有碟餐蛋飯等你回來。遊子歸家的心情,大概就是這種意思吧。


美都傳奇

油麻地美都又執笠,網絡上喜喜洋洋,想必很多人都曾與美都有過一段難忘往事。佬編有幸食過不止一次,多少叫有點緣份,想在美都臨終(tbc)之前留句好說話,希望它從此正式走進歷史。

綜觀各留言區的精彩言論,美都主要有三宗罪:難食、唔抵、態度閪。比較客觀理性的,則會用「食環境」「食情懷」來形容。當然,一間餐廳要用「食環境」來形容,通常都不是好事,就好像追緊嘅女仔用好人來形容你一樣。

難食與否,百貨應百客,通常都比較主觀,尤其冰室、茶餐廳等,專造街坊生意,很多時但求就手解決溫飽,對味道的要求相對寬鬆。但美都的難食,似乎是難得跨越世代的共識。

印象最深是有次為了應酬,去做回頭客,叫個西多士以為冇死,食落卻像佬編中二家政堂時亂9炸的一樣,是充滿回憶的味道。佬編之後還去過幾次,每次都笑著勸朋友食多啲,然後叫杯熱檸水,靜靜享受老香港情懷足矣。

至於唔抵食方面,佬編以前讀過一個很啜核的形容,原句忘記了,內容大意是:「薄到好似法式田嫘嘅焗豬扒飯」。在美都,食餐便飯動輒破百,就像去M記豪食一樣,是種奢華的享受。

但學193話齋,好多cafe都係呃錢,美都作為食景食mood的老字號,價錢有一定程度的mark up,是非常合埋的事。而在豬肉佬都能以半塊俊臉上位的時代,餐廳以靚、情懷作為賣點,一賣一買,天經地義:你入嚟食係我的本事,點解要就你哋?

難得的是,美都上下的員工都擁抱這種態度,甚至將此推到極致,所以閪面是正常,唔俾影相是道理。很久以前,有記者找佬編做過小訪問,傾了半個小時左右,記者朋友想影幾張mood shot,咔嚓三四張,立即被老闆/待應屌出門口。

現在說可能會顯得很小氣,但真心,佬編其實對美都没有太多的恨,事後回想,反而覺得這種沙塵幾趣緻。原汁原味的香港情懷有價有市,作為香港人,理應感到驕傲。而單靠「舊香港」與旅遊客,也足以生存這麼多年,大槪印證了香港以前,的確是遍地黃金。

F.

樓下為當年的訪問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