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會行出口成衣店的人,好像沒有幾個。但佬編最近很常去。因為行出口成衣店,是一場浪漫的探險。
出口成衣店,算是很香港特色的地方。舊時紡織製衣的發達,令不少小本經營的老闆,可以靠到各間製衣廠收集貨辦、舊貨或者貨尾,開店平賣,養活一家。香港的成衣出口曾經是世界首位,漏出來的小利,也夠養起一堆出口成衣店。現在光景不同,但在深水埗長沙灣這個服裝重鎮以外,就連灣仔上環,也找得到三五成群的出口成衣店。說是去買衫,卻也是懷香港的舊。
但出口成衣店的浪漫,不僅是懷舊,也是因為那裡講究緣分和眼光。想要某種cutting某種item?對不起,除了夏天賣短袖衫、冬天賣長袖衫,這兩者是比較可以肯定以外,剩下的都是彩數。在換款有時快過Zara的出口成衣店,碰上對的衫,與碰上對的人難度相同。
緣分的問題,也是眼光的問題。如何在掛得密麻的衫架上,找到名牌大廠的滄海遺珠,或者在疊得山高的褲堆中,找到剪裁剛好的那一pair,考驗的不是銀包有幾深,而是眼光有幾準。厚積薄發的品味,可以令人在出口成衣店裡找回自己。買到好衫那種對自我眼光的肯定,是普通衫舖不能offer的專屬體驗。
行出口成衣店的另一重點,還在於要行。整條街一間間行落去,與店主吹水幾句,手指劃過的布料質感、店內長亮的發白光管、街外車水馬龍的嘈雜,是一支公悠閒下午的最佳佈景。有時候行下行下,也竟忘了要買衫的初衷。
但往往在這種 what dreams are made of 的時刻,驀然回首,在那絲縷交纏處,就是你夢寐以求的perfect fit。
J.
寫在舊文邊上:
趁還記得,在這裡紀錄下一次去出口成衣店的故事。
那應該是一個催人熱淚、煙霧瀰漫的黃昏,隱約還聽到幾公里以外躁動的聲音。街上寥寥幾間還開舖的店中,原來去開那間出口成衣店還在做生意。看上了一件掛在門邊的grizzly jacket,那種好像毛毛公仔質地的畫毛jacket。價錢很ok,輕身得來異常保暖,最凍的那幾日應該可以出場。
去到埋單時,才突然發現有點問題。那件jacket又厚又長的畫毛,已經被一股刺鼻的胡椒味浸透了好幾遍。這種jacket毛太長,要徹底洗乾淨要點功夫,更何況是沾了有毒物質。但唔知點解,當時覺得無乜所謂,洗唔走咪由佢囉。
我默默地付錢,店主也默默地收錢。一切就像過往來的那麼多次一樣。我們如同風中打轉的飛砂一樣,隨機相遇、隨緣相忘。Connect起我們的,是手中交換的那幾張港元。
那件grizzly jacket還在穿,味道早就沒了。不過,好偶然咁,有時穿起這件jacket的時候,鼻樑下還會泛起一絲刺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