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餐店

佬編想講的快餐店,並不是那些薯條漢堡的快餐店。想講的,是那種主力賣碟頭飯,或者早餐下午茶食物的陀地港式快餐店。

這些陀地快餐店數量並不多,但都有一種很consistent的味道。店裡門面不大,超過三份二的空間都是廚房,而其他空間通常都是拿來擺貨和落單,想堂食的話,就只有一兩張桌子虛應一下。唔知點解,這些快餐店都喜歡用大張的紙餐單貼滿店內,走進去的時候總有種琳羅滿目的感覺。

佬編對這種快餐店是有特別感情的。一來是因為王家衛的重慶森林,裡面梁朝偉經常去幫襯的,就是一間這樣的快餐店。

但另一個喜歡快餐店的原因,是因為以前中學附近的一間快餐店。在灣仔那條短小的街上,那間快餐店是做得最久的餐廳之一,養起了附近一代又一代的窮學生。以前很喜歡去買外賣,因為可以看到裡面的師傅工作。這也是快餐店令人喜愛的原因,他們很透明,由伙計落單執碼,到大廚起鑊炒嘢都一覽無遺,是去連鎖快餐店絕不會有的額外享受。而最後成品,當然也是鑊氣滿滿。

那間快餐店裡面的店員的打扮也很有性格,收銀那位戴住一副圓圓的溥儀眼鏡,永遠著住一件廚師jacket,講嘢永遠急速有趣。炒鑊師傅樣貌長得有點像魔人布歐,但大鐵鑊一拋起來卻會像個超級撒亞人。最令人難忘記的,卻是送外賣的那位師傅,緊身白T是他的返工制服,經常都會留著一顆啡黃的爆炸頭,在電車路上踩著一架就單車送外賣。經開軒尼詩道灣仔段,總有機會看到他。

這些人物情景,在最近去了一次那間快餐店時竟然還沒有變過,令到佬編感到莫大的安慰。經過這些年,有些東西有些人,還是有辦法保住自己原有的樣子。在這個變動的時代,特別讓人珍而重之。

原刊於ACOO

寫在舊文邊上:

快餐店在疫情當下,估計生意應該沒有太受影響吧?一來店面小多做外賣,二來食物廉宜,經濟不好的時候反而有機會更好生意。不過,呢期香港興兩餸飯。

要講兩餸飯與快餐店的分別,首先一定是鑊氣。煮好的兩餸飯絕對比不上快餐店的即炒碟頭飯。第二個分別,就是兩餸飯是看似多選擇的幻覺,而快餐店的選擇才是真正的real deal,由漢堡到豆腐火腩飯都會有。

不過,快餐店比不起兩餸飯的地方,是不夠平。兩餸飯一次過煮好,只需要幾個阿姐夾餸就可以,但快餐店每一碟飯都要由師傅炒出來,是很難scale up的,所以兩餸飯一定比快餐店平。這種口味的轉移,除了是香港食制的倒退以外,也是香港進一步沉淪的註腳。

J.

浸浴

浸浴不算是很「佬」的選擇,但是佬編的秘密嗜好。

論效率,很多男人都以沖涼速度快而自豪,濕身、上梘、過水,最多再洗個臉,加起來頂盡十分鐘。反觀浸浴,開始前先等五分鐘,再浸一段時間後才過水,總好像很浪費時間。

論「佬味」,浸浴又不及沖凍水涼。近年很多人吹奏凍水涼的好處,佬編也是一份子。凍水涼的確對身體很有好處,例如強化免疫系統、抗憂鬱,而且說出來,好像顯得自己身體健康強壯。

論用水量,佬編雖然没有仔細計算過,但相信起碼要淋浴四十分鐘以上,才有機會breakeven一缸水的水量。

所以對很多人來說,只有在某些特殊的狀況,與某些特別的人,有某些特定的目的,才會有浸浴的必要。但在沖涼與浸浴的二選一之間,與其要選擇,倒不如問一句:why not both?

俗語有云,創意有三個B:bed、bath、bus。有時頭昏腦脹,佬編會拋開工作,開缸熱水跳入去,放空十分鐘,再回到本來的問題上,很多時煩惱就迎刃而解。

浸浴也不一定浪費時間,如果你連十分鐘也要multi-task的話,其實浸浴時可以聽歌、睇書、睇戲/劇、飲酒。佬編特別推薦傾電話,溝女又好,傾工作又好,一路浸,一路放鬆傾是種享受,試過你就明。

有時瞓醒還在冷氣的餘凍之下,刷牙時順手開缸熱水,跳入去五分鐘,成身暖返晒,面色也紅潤返不少;又有時臨瞓,坐了成日冷氣房,手腳冰冷,浸完熱水,舒舒服服特別好瞓。

很多運動員也有浸浴的習慣,用以放鬆肌肉及心情。但如果你還是覺得不夠佬味的話,well,浸凍水浴囉。

F.


與獨立書店談場戀愛

偉大的城市,需要有獨立書店。不過香港的獨立書店,大多是默生默死的。它們為人所知的時候,往往都是即將執笠的時候。但識行就應該行獨立書店,因為那一定是一場難忘的體驗。

獨立書店的獨特風味,是由無數溫暖的細節堆疊出黎。貼在書架的讀後感post-it、放在展示櫃中卻不肯割愛的絕版好書、還有店主熱切推介但乏人問津的冷門刊物,都是行連鎖書店不會有的珍貴souvenir。甚至乎有些書店從不整理書本,只任由一條條書柱依附書架生長,也可以自有其風味。

還記得旺角有間叫香山學社的樓上書店,走進店裡會聞到一股霉味,因為有次單位漏水把放在地上的書浸壞了,卻一直沒有打理。以開書店來說這是無法理解的,但香山學社的店主是行山界老行尊,更是本地旅遊遠足史的見證,所以佬編很輕易地說服了自己,這股organic的山系味道,才襯得起店主的身份。

行獨立書店,請拋開西客的on9尊嚴,換上對等開放的態度。不要期待獨立書店如何滿足你的知性需要,而是要期待獨立書店如何豐富你的知性世界。這也許是獨立書店與連鎖書店的最大分別,行獨立書店像是談戀愛,而行連鎖書店則像是去叫雞。

行獨立書店,當然也是為了見見店主。畢竟獨立書店的另一半魅力,都是來自他們。香港獨立書店的店主大多有趣、少數健談,而且各有理想和故事,背景也很不同。有鬼佬、書店二代、記者、廣告界、藏書家,甚至警察。有些店主爽直、有些細膩,有些狡猾。有開店不為賣書,只為交朋友的人,也有只為賣書,甘願放棄自己聲譽的人。

香港獨立書店店主唯一的共通點,是同樣充滿毅力。香港賣書難,所以願意與三中商硬憾開書店的人,不是有特別門路的話,就一定是意志硬朗的人。看著這些硬頸的店長總令人心安,因為你知道這個城市的精神心靈,還不致無人看顧。

難尋的地址、通常略擠的空間、未必永遠整齊的書架,這些都是可以挑剔獨立書店的地方,但卻通通是它們的魅力所在。正正是這些不完美,才令人難以忘懷。選擇一間所有東西都遷就自己口味的書店不就好了?Sure, but what’s the fun in that?

J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