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獨立書店談場戀愛

偉大的城市,需要有獨立書店。不過香港的獨立書店,大多是默生默死的。它們為人所知的時候,往往都是即將執笠的時候。但識行就應該行獨立書店,因為那一定是一場難忘的體驗。

獨立書店的獨特風味,是由無數溫暖的細節堆疊出黎。貼在書架的讀後感post-it、放在展示櫃中卻不肯割愛的絕版好書、還有店主熱切推介但乏人問津的冷門刊物,都是行連鎖書店不會有的珍貴souvenir。甚至乎有些書店從不整理書本,只任由一條條書柱依附書架生長,也可以自有其風味。

還記得旺角有間叫香山學社的樓上書店,走進店裡會聞到一股霉味,因為有次單位漏水把放在地上的書浸壞了,卻一直沒有打理。以開書店來說這是無法理解的,但香山學社的店主是行山界老行尊,更是本地旅遊遠足史的見證,所以佬編很輕易地說服了自己,這股organic的山系味道,才襯得起店主的身份。

行獨立書店,請拋開西客的on9尊嚴,換上對等開放的態度。不要期待獨立書店如何滿足你的知性需要,而是要期待獨立書店如何豐富你的知性世界。這也許是獨立書店與連鎖書店的最大分別,行獨立書店像是談戀愛,而行連鎖書店則像是去叫雞。

行獨立書店,當然也是為了見見店主。畢竟獨立書店的另一半魅力,都是來自他們。香港獨立書店的店主大多有趣、少數健談,而且各有理想和故事,背景也很不同。有鬼佬、書店二代、記者、廣告界、藏書家,甚至警察。有些店主爽直、有些細膩,有些狡猾。有開店不為賣書,只為交朋友的人,也有只為賣書,甘願放棄自己聲譽的人。

香港獨立書店店主唯一的共通點,是同樣充滿毅力。香港賣書難,所以願意與三中商硬憾開書店的人,不是有特別門路的話,就一定是意志硬朗的人。看著這些硬頸的店長總令人心安,因為你知道這個城市的精神心靈,還不致無人看顧。

難尋的地址、通常略擠的空間、未必永遠整齊的書架,這些都是可以挑剔獨立書店的地方,但卻通通是它們的魅力所在。正正是這些不完美,才令人難以忘懷。選擇一間所有東西都遷就自己口味的書店不就好了?Sure, but what’s the fun in that?

J.


去飲嘢常見既8種Cocktail

(以下這篇文是用來補充《佬訊Podcast》ep.6 落吧應該點叫酒 的內容。)

同樣是飲酒,但在家飲同出街飲都好唔同。經常覺得,其實出街飲嘢好多時是一種impress他人的表演。既然是表演,作為一個有魅力的男士,你必須有貨。講緊的是對Cocktail的認識。

點解係要認識cocktail而唔係whisky唔係紅酒,因為cocktail本身就是一種for fun的派對飲品,大部分時間裡,飲cocktail最有impress他人的需要。

以下向少飲cocktail的諸君簡介八種最常見的cocktail,不是深入分析,而是想為大家提供一個基本的認識,和如何按場合或對象,為對方推薦cocktail。如果做得好,也不失為一個可以散發魅力的方法。

威士忌底cocktail

1. Old Fashioned

佬編本人的選擇。基本上所有賣cocktail的地方都有 (mb not Bar Pacific)。基本材料有威士忌、bitter苦酒和糖,最後仲有d橙皮添。如果不喜歡太甜的要避開。感覺較為成熟,一般而言會是男士點的cocktail。

2. Manhattan

材料有威士忌、vermouth同bitter,最後加埋粒糖醃cherry做裝飾。如果不喜歡old fashioned過甜的話,Manhattan會是好的alternative。佬編尤好那顆cherry,飲完酒食埋有畫龍點睛的效果。同樣也較常見到男士點。

Vodka底cocktail

3. Cosmopolitan

有Vodka、橙酒triple sec、紅莓汁同清檸汁。Vodka的好處是酒味不霸道,用來做cocktail就算是不太喜歡烈酒的人也能接受。而且通常用較優雅的cocktail glass裝著,幾適合少飲烈酒的女士。

4. Bloody Mary

同樣是Vodka酒底,但Bloody Mary飲的,基本上就是那番茄味和辣椒仔tobasco味道。偏鹹的口味令人印象深刻,有些朋友更加說可以用來醒酒,which can be true。

5. Espresso martini

其實不算是一杯martini,因為沒有gin和vermouth。Espresso matini用的是espresso、咖啡酒加vodka而成。適合喜歡咖啡香味的人。不過要注意也是頗甜的。不喜歡太甜的人可能不適合。

夏日cocktail

6. Margarita

應該很多人都飲過,有tequiila、橙酒和青檸汁,相當消暑。最特別的是杯沿會沾上鹽巴,那是用來配酒和青檸的,推薦飲法是一啖酒、舔一口青檸再舔一點鹽。識玩的話,這可以是一杯很flirty的cocktail。

7. Mojito

同樣非常常見,是用rum酒做酒底的cocktail,最突出的味道會是裡面的薄荷葉。適合酒量淺的朋友,因為可以味道醒神,而且因為溝得蘇打水多,其實酒精分量不多,大約同啤酒咁上下。

8. Pina Colada

繼old fashioned後佬編頗常點的cocktail,有rum、椰奶和菠蘿汁。這三種都是夏日的清涼選擇,而且喜歡椰奶的濃郁和菠蘿清甜夾埋的感覺,酒味也不會太濃,個人經常推薦給女性朋友。

鹹甜的腸胃記憶

飲食界其中一個既虛妄又實在的二元對立,是鹹甜之分。

對於很多食物,身邊的朋友都有一個味道的刻板印象,例如鹹茶粿與甜茶粿的擁躉大多涇渭分明,食開甜的討厭鹹茶粿,食開鹹的覺得甜茶粿是劣食。

雖然佬編也有這種認定味道的習慣,但因為好奇心頗強,對於突破印象的食物,一般都有嘗試的癖好。例如如果在街見到有賣鹹豆漿的話,總會買來試試。每年中秋,也總愛買一個伍仁或者蘇式月餅嚐鮮。食落去當然沒有甜豆漿甜月餅這麼習慣,但也叫可以換換口味。

當然也有些例外,好像菲律賓人喜愛把薯條點雪糕新地食,佬編就沒有辦法提起這個勇氣。

這種鹹甜的味道印象,並不是所有食物都有。例如麵包和餅乾,我們就很接受它們可鹹可甜。而有很多美食,也不是非甜即鹹,而是鹹甜並存,共濟相生的。例如Ikea的肉丸、燒鵝配梅醬、乳豬點砂糖,乃至雞仔餅和曲奇等等,也是飲食界中鹹甜相濟的classics。

那麼,我們這種味道的印象是如何來的呢?自己的一個解釋,是視乎first impression。即是如果頭幾次喝豆漿都是喝甜的話,就會認定豆漿應該是甜的。亦即是說,我們的腸胃記憶是頗受主流影響的。

那是什麼因素令到甜的豆漿、甜的茶粿,以及甜的月餅成為主流呢?佬編的另一個解釋,是因為以上這些食物的甜版比較經濟,而且scalable。鹹的茶粿和月餅成本一般比甜的高,而且很多時保鮮期也沒有甜版那麼長,所以商家們都prefer做甜的來賣。

這種邏輯,跟奶粉公司在非洲免費派奶粉的原理一樣,養熟了一種口味,就難以回頭。我們貌似獨立形成的腸胃記憶,背後其實也有資本的影子。

寫在舊文邊上:

講起鹹甜相濟,除了可以是食物的味道以外,也可以是一種進食的策略。不少大胃王都分享過,如果食嘢的時候梅花間竹地食鹹食和甜食,就可以增進食慾,食下更多東西。這一招對於去食buffet或者放題的朋友來說,可能有參考價值。

另外想講的是,其實在我們吃的東西裡,有很多甜食裡頭其實加了鹽味,例如可口可樂、energy bar等等。適當地加入鹽味,可以令甜食更具風味。

J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