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mmer Shirt

很多人視夏天著長䄂衫,為一種無可避免的必要之惡:白領返工、見家長遮紋身、陪仔仔做入學試、皮薄怕曬。但其實只要選得好,長䄂裇衫不一定是種折磨。

夏天長䄂裇衫,首重透氣沁涼,要留意一點,輕薄不等於透氣,而不透氣的長䄂裇衫,例如一些人工纖維合成料,就算幾輕薄,都只會令你大汗搭細汗。其次考慮顏色及花紋,夏天著衫夠單調,返工冇得講,但casual shirt相對可以多一點玩味。

布料

裇衫來說,佬編首推訂造,因為計返開性價比最高,而且布料上選擇更多,想要透氣料不用自己左搵右搵。

視乎織法,cotton也可以很透氣,直接問師傅攞布料摸摸就可以。不怕皺的話,linen是相當好的選擇,又或者綿麻混紡的wool linen,中間拿個平衡。

佬編個人十分喜歡linen微皺的質感,一來「空氣感」更強,二來自以為瀟灑,香港冬天不冷,有時外面添衣,內𥚃照著linen shirt也不覺問題。純粹個人風格,有人就是喜歡裇衫筆直起角的幹練,也無妨。

科技日新月異,現在還有些新的技術或人工料也十分透氣,印象中Uniqlo Airism已經有短䄂裇衫款,可能以後有長䄂也說不定。先旨聲明,佬編也是Airism fans,但裇衫來說,還是prefer傳統透氣布料。

顏色

白/淺藍等百搭色自然不用多說,夏天著衫較單調,裇衫可以多少少顏色,例如淡綠、淺暗黃、淡藍紫。甚至可以試一些bold一點的撞色直間及花紋。深色暫不考慮,除非你是Saul Goodman,否則鮮色明亮的tone可免則免。

揀花紋上只要記一條法則:間條又好、格仔又好,花樣越粗越大,casual感就越重。又formal又casual的裇衫是不存在的,造裇衫時諗清楚用途,自然就識得揀。

F.

出口成衣店的浪漫

現在會行出口成衣店的人,好像沒有幾個。但佬編最近很常去。因為行出口成衣店,是一場浪漫的探險。

出口成衣店,算是很香港特色的地方。舊時紡織製衣的發達,令不少小本經營的老闆,可以靠到各間製衣廠收集貨辦、舊貨或者貨尾,開店平賣,養活一家。香港的成衣出口曾經是世界首位,漏出來的小利,也夠養起一堆出口成衣店。現在光景不同,但在深水埗長沙灣這個服裝重鎮以外,就連灣仔上環,也找得到三五成群的出口成衣店。說是去買衫,卻也是懷香港的舊。

但出口成衣店的浪漫,不僅是懷舊,也是因為那裡講究緣分和眼光。想要某種cutting某種item?對不起,除了夏天賣短袖衫、冬天賣長袖衫,這兩者是比較可以肯定以外,剩下的都是彩數。在換款有時快過Zara的出口成衣店,碰上對的衫,與碰上對的人難度相同。

緣分的問題,也是眼光的問題。如何在掛得密麻的衫架上,找到名牌大廠的滄海遺珠,或者在疊得山高的褲堆中,找到剪裁剛好的那一pair,考驗的不是銀包有幾深,而是眼光有幾準。厚積薄發的品味,可以令人在出口成衣店裡找回自己。買到好衫那種對自我眼光的肯定,是普通衫舖不能offer的專屬體驗。

行出口成衣店的另一重點,還在於要行。整條街一間間行落去,與店主吹水幾句,手指劃過的布料質感、店內長亮的發白光管、街外車水馬龍的嘈雜,是一支公悠閒下午的最佳佈景。有時候行下行下,也竟忘了要買衫的初衷。

但往往在這種 what dreams are made of 的時刻,驀然回首,在那絲縷交纏處,就是你夢寐以求的perfect fit。

J.

寫在舊文邊上:

趁還記得,在這裡紀錄下一次去出口成衣店的故事。

那應該是一個催人熱淚、煙霧瀰漫的黃昏,隱約還聽到幾公里以外躁動的聲音。街上寥寥幾間還開舖的店中,原來去開那間出口成衣店還在做生意。看上了一件掛在門邊的grizzly jacket,那種好像毛毛公仔質地的畫毛jacket。價錢很ok,輕身得來異常保暖,最凍的那幾日應該可以出場。

去到埋單時,才突然發現有點問題。那件jacket又厚又長的畫毛,已經被一股刺鼻的胡椒味浸透了好幾遍。這種jacket毛太長,要徹底洗乾淨要點功夫,更何況是沾了有毒物質。但唔知點解,當時覺得無乜所謂,洗唔走咪由佢囉。

我默默地付錢,店主也默默地收錢。一切就像過往來的那麼多次一樣。我們如同風中打轉的飛砂一樣,隨機相遇、隨緣相忘。Connect起我們的,是手中交換的那幾張港元。

那件grizzly jacket還在穿,味道早就沒了。不過,好偶然咁,有時穿起這件jacket的時候,鼻樑下還會泛起一絲刺激。

飲half-pint的男人

每次與新朋友飲啤酒,見人飲half-pint,不期然會產生親近的感覺。

飲half-pint,價錢比較便宜,但以攝取酒精而言,不是最節儉的選擇。 江湖傳聞,叫雙拼,餸的份量會少過單拼的double;half-pint剛好相反,份量一半,價錢卻不是half-price。在英國,一杯啤酒四磅,除返開計,half-pint分分鐘貴full-pint 50p。

Campaign for Real Ale幾年前曾就此發起過運動,爭取「同量同價」,要求禁止不合理收費。但酒吧老闆的反駁也擲地有聲:酒吧成本除了酒,還有風火水電、人工、舖租,要計較抵飲的話,建議飲返full-pint。

佬編飲half-pint,首要是為了更大滿足感,尤其craft beer不像大brand,味道、風格差異很大。如何在有限酒量之下,獲取最大享受,是一個關於微醺快活與宿醉痛苦的平衡難題。先叫half-pint,啱飲再追,唔啱就轉,總數是貴了一點,但就當是保險的premium。

要不還可以自製一場tasting journey,由pale ale到stout、淡到濃、酒精度低到高,各種玩法任君選擇,飲的份量相同,試到的啤酒卻是人木double。

Half-pint還提供另一種彈性,方便隨時抽身轉場。飲酒講環境,也講對手,唔啱feel的話,及早轉場方為上策,無謂又浪費一個美好的晚上。

有一次,碰巧又認識到一位飲half-pint的朋友,他的理由更簡單,兩個字:「夠凍。」份量細一半,五六啖飲到底,一樣還是剛倒出來的冰凍,尤其適合lager等清爽型啤酒。

Nothing in excess,就像君子之交淡如水,half-pint其實貴得有理。

F.